油松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荒山穿上绿装的将军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54127.html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看那满山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一棵树就是一名保卫环境的‘士兵’!”

10月8日,寒露。进入深秋的雁门关外,寒气渐生,但站在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村北梁瞭望台上的张连印,望着如披锦绣的山坡,激情满怀,已过古稀的他未感到丝毫凉意。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当代愚公”“绿化将军”的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

回乡18年植树万株

“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把我送去参军,从部队退下来后,我要为父老乡亲做些事。”张连印说,“4岁父亲病故,6岁母亲改嫁,从小我跟着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二老过世后,在乡亲们的帮衬下上了中学。年我19岁,乡亲们把我扶上高头大马送去参军,一遍遍地叮嘱要争气,到部队好好干。”

乡亲们的话牢牢刻在他的脑海里,从士兵干起,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27集团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说:“我从士兵到将军,一是党的培养,二是乡亲们的激励。”

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带着老伴毅然离开繁华城市石家庄,回到左云县的老家——张家场村。

他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改变家乡旧面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要治理风沙、绿化荒山,让黄土披绿装。

“我虽退休了,但我要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他说。

“当时我们也不太想让父亲回乡种树,觉得在部队辛苦大半辈子了,晚年享点福,但我们也深知父亲的脾气,认准的事儿一定要干到底。”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说。

情系桑梓,耕耘种德。18年来,他与荒山作伴,与树木为伍,践行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先后建起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万余株,被当地群众誉为“绿化将军”。

坚守初心回乡反哺

年春,回乡的张连印经过反复考察研究,决定承包村后的亩荒山。随后,在一片荒滩上建起了十几间平房安营扎寨,铺开了人生中的“第二战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望着一片又一片光秃秃的荒坡,追忆昔日风沙迷漫的艰苦岁月,想到现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的关切,立志要把荒坡变青山,来报答党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回报家乡和社会。

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

改善生态环境,说来容易做起难。第一年种下的1万多株树苗,因没经验,成活率不到一半。为此,他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时,堂弟张连茂、张连雄等不少亲戚朋友都来劝说他:“大哥,村里种了几十年树,都没活几棵,咱们还是别费心思了。”

第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他领悟到,植树也要“一专多能”,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还要当好工程员、技术员。于是他订阅了《国土绿化》《中国绿色时报》等10多种报刊杂志,外出考察学习、请教技术专家,先后20多次到省、市、县林业部门进行咨询,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摸索适合家乡气候土壤的植树方法。

自年开始,树苗成活率稳步提升,目前成活率已达到85%以上。他望着山坡上一棵棵像自己孩子一样的树苗迎风而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回到家乡时,张家场村有土地1.7万余亩,耕地占36%,其余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他决心改善家乡生态:缺水,他就打了8眼机井、修建灌溉防水渠余米;苗木太贵,他干脆自己建了余亩的育苗基地;没有资金,他把全部积蓄投入其中,还动员儿女拿出了部分工资。

在他的带动下,左云县里不少干部、群众加入了种树队伍,全县上下近年来也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造林绿化精品工程,建成万亩以上林区13处、湿地公园1处、生态廊道多公里、标准化园林村85个、育苗基地20个。

目前,左云县实有林地面积达到88.56万亩,林木覆盖率由年的38.6%上升到45.03%,其中,他个人贡献率达到1.5%。

今日左云,已跨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行列,绿色已成为发展的最靓底色。张连印将军用他18年的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在当地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彰显了一名退伍军人的英雄本色,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要动员更多的企业家支持,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植树造林、绿化生态一代一代传下去。”他说。

老有所为时代楷模

时至今日,76岁的张连印,依旧穿着迷彩服,肩扛一把铁锹,穿梭于林木之间。

“地处首都外围的左云县,是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地区。多栽一棵树,就能为首都人民减少一粒沙。”“每片林、每株树,都是首都生态环境的卫士,我要肩扛铁锹,当好绿色兵!”……这是他常说的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当地干部群众,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企业、个人绿化工程,在这里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当初听说将军回来种树需要人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没想到将军特别和蔼可亲,而且还能干,我跟着将军一干就干了18年。”最初跟着张连印种树的三屯乡张果窑村农民田四旺说,“张家场村土地荒漠化很厉害,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种树很难。要把山上的石头挖走换上土,其他地方种树浇一次水,我们这里要浇三次水。将军身上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

“老将军的足迹遍布左云全县,各个乡镇都有他的植树点。”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局长池恒广说,“年,他被检查出来患有肺癌,等第二年开春,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说大家都看到他,才能起到动员集体的力量。”

看到将军如此实干的作风,乡亲们被深深折服,大家纷纷扛着铁锹加入到植树“大军”行列。

不仅如此,期间前来参观学习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老将军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干部,自觉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展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记者还了解到,他先后通过家人、战友和有关部门,筹措资金余万元投入绿化造林,并郑重表态: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无偿将绿化成果交还集体。与此同时,他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如今,自主择业的儿子追随父亲还乡种树,好家风胜过千万资产。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在张家场村北梁瞭望台记者极目远眺,满山斑斓的林木和着他幸福的歌声传向四方。

本报记者欧志强

记者手记

始终不渝为人民

初见张连印老人,一般不会和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联系到一起,除去一双透着坚毅、慈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身着的迷彩,活脱脱一位普通地道的山野老农。

用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做人不能忘了本,我也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党和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回来种些小树只想回报党组织和众乡亲。”

正是这样的坚守,老将军解甲不懈志、退休不褪色,回乡18年如一日,扎根荒滩、绿化家乡,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一切困难,不惧重疾在身,践行了“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终身”的滚烫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个老兵的责任担当,生命的意义在张家场村满山的林木中得到无限升华。

有专家、学者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始终不渝为人民谋福利,是他一生的追求。参军保家卫国是报效人民,退休回乡为民创业也是报效人民。

在他的事迹中,我们也看到,59岁的村民魏随社因病脾气暴躁,不合群,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固定收入来源,自从参加植树队后,张连印用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帮助打动了他,不仅提高了魏随社的收入,还增加了其对生活的信心。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增收元左右。逢年过节,他还上门看望贫困户,给他们带去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

目前,他创办的清风林教育基地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奋进新时代的逐梦队伍。也正是以张连印老将军为代表的一大批干部、群众,在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征程中,苦干实干,开创出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事业。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在为人民谋福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如是说。

欧志强

(责编:刘洋、温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