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最北唯一原始森林型景区,有最浓秋色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几十处的森林公园公园中,到目前为止,被评上等级景区的有11处,其中7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换言之,在1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只有7处同时是等级景区(2A-4A)。

北京有一处国家森林公园比较特殊,不仅是等级景区(3A),还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位于北京地理区位的最北端;一是北京唯一的原始森林型自然景区。

这就是北京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

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最北端怀柔区的喇叭沟门满族乡境内,属于燕山山脉腹地北侧,靠近内蒙高原的南缘,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交接处,而且海拔也较高(-1米)。不仅是北京夏季最凉爽的地区,也是北京秋色最先“染色”的山地区域。

因此,喇叭沟森林公园成为北京地区观赏彩叶、红叶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进入9月底,这里的彩叶变色率在较高海拔的山顶上,整体上(树冠)达到40%左右。山下较低海拔处(树冠)变色率相对较低,但林下花草变色率很高,且“秋花”更加鲜艳夺目。步道地面及林下地表,已经散落一片片斑驳的黄色秋叶。

零星个别树种的树叶,已经完全变成醒目的亮黄或鲜红。

得到10月中或更晚,才变成“层林尽染”或“遍山红叶”的程度,“十一”期间,也是赏秋最好的时期。

喇叭沟原始次生林面积占公园总面积(.7km)42%。还有北京最大面积(5km)的白桦林和较大面积(3km)的枫树林。包括橡树林、油松林等,森林覆盖率达85%,林地面积占90%以上。

炎热的夏季,游人冲着这里22°的夏天而来;金秋时节,人们更是冲着五彩缤纷的秋色而来。

然而,大多数人似乎忽略了这里还有北京地区不多见的花岗岩地貌奇观。

公园所在地区分布有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花岗岩发育两组相互垂直的节理,在后期的造山运动中,两组节理发生倾斜,经受风化、侵蚀后,自身的重力崩塌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发育有大量不同时代的崩塌地貌——倒石堆。

而尚未崩塌的花岗岩“残峰”,则成为奇峰怪石、悬崖峭壁,成为高覆盖率森林公园中珍稀的“石景”,有的堪称奇观。

“一号线”第一个岩石景观点就是倒石堆地貌——黑石窿。在路边的黑石窟其实只是倒石堆的一角,而且乍看没什么特别,很多游客只是“走过路过”。其实,黑石窿虽非美景,却很奇特。

灰白色花岗岩表面的黑色主要是苔藓类植物干枯后变成。只要穿过几十米的小树林就能到达倒石堆。

站在倒石堆的巨石之上,再观察、欣赏,才发现它不同凡响的奇美。可惜的是,几乎没有游客登上倒石堆。

大小不一的巨型花岗岩石块集中堆满山麓,跌宕起伏,参差错落,“横七竖八”,毫无规律性。四周被(秋季)彩色山林包围。

乱石堆巨型石块间,裂隙上,也零星顽强地生长着小草或小树,它们可能是喇叭沟最早染上秋色的植物,在灰白色或局部黑色的巨石堆上,格外惹眼,甚至夺目。

巨型石块之间留有诸多深不可测的“空隙”,类似不规则形状的岩石洞穴,又像有魔力的“石窟窿”,令人有点生畏,却想进去探索一番。

时有松鼠在巨石间攀爬跳跃,增加倒石堆的些许灵动。

这些“洞穴”之间彼此相连,互相通风,夏天还可以在低处洞口感到空调一样的凉风。

这里也成为“自然之谜”。

倒石堆整体比较平缓,位于平缓的山腰低处,附近没有高峰或悬崖。很难想象这是花岗岩岩峰崩塌形成的产物。

再往山顶(铁塔亭方向),可零星看到陡立的花岗岩岩峰。仔细观察,明显可见两组垂直节理,遭受风化、侵蚀之后形成纵横交错的裂隙,好像刀劈石块垂向垒砌在一起,有的歪歪斜斜,有的摇摇欲坠。壁立峻峭,惊险万分。

看到这里就好理解,如果遭受地震,已经濒于分崩离析的岩峰,立即就会化作一堆乱石。

山上还有好几处新鲜(灰白色)的乱石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原始林就生长在已经被风化,覆盖了一层土壤的花岗岩倒石堆上。

目前,景区将铁塔亭设为线路的“终点”,而南猴顶才是景区的最高点,也是“精华”所在。然而,在铁塔亭通往南猴顶的“路口”被立“游客止步”的牌子。如果真的“止步”,“无限风光”就看不见了。

南猴顶是公园导览图上标注的正规景点。

不过,通往山顶的“野路”确实很险,一定要注意安全。(结伴量力而行,不要冒险尝试)

山顶上有什么精彩景观?

经过一段悬崖顶上的小路,再爬过一段倒石堆的一堆巨石,便可以到达平坦的山顶——南猴顶。也是户外徒步者的打卡之地。

远景:遥望山岭逶迤层峦叠嶂彩林遍野的燕山山脉;

中景:花岗岩奇峰异石、悬崖峭壁、犬齿状花岗岩岭脊奇观、密集的石柱状岩墙等,上面还装饰着彩林,也有新鲜的倒石堆,点缀在多彩的山峦沟壑之间;

近景:巨石之上、悬崖旁边,还有挂在花岗岩岩壁裂隙之间的彩色林木花草。

笔者也在思考,节理如此发育的花岗岩岩体,为什么没有形成花岗岩峰林景观。大概就是因为,两组节理发生倾斜,峰林还没形成时就已经崩塌。

即使没有形成峰林,“侥幸”残存的都是奇峰异石,而且相对于喇叭沟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更显稀缺。

本文并非是景区全面介绍,仅是个人从“另类视角”,对森林区花岗岩地貌的兴趣、发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