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4/t5oft8k.html引言
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返乡创业之路,有过多少泪水?十几年来,是如何一步步将梦想照进现实,获得省劳模等一系列荣誉?
1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一行驱车赶往郭奋生的“云昇昌”农业园区。走近他,我们希望透过郭奋生的追梦之旅,真实还原当代大学生的返乡创业之路,并致敬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
筑梦走出大山初心不改再返乡
年,国家全面停止大学生工作分配的第二年。这一年,郭奋生走出山西职业医学院的大门,医院实习。每天重复性的检验工作,让他不由地重新审视起自己的选择。“医治患者,终究是一人一人的治理,就算每天能医好一个人,一年也才三百多人。”郭奋生说,那个时候,他脑子里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想法。下班后,一个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转悠,霓虹灯下,热闹喧哗的人声中,郭奋生却抑制不住地怀念老家的一草一木。
“看着人来人往,看着呼啸而过的轿车,我就想,是不是我以后就扎根在这个城市,娶老婆,生孩子,为了房,为了车,一年又一年,努力工作。仿佛一眼就看到了余生,仿佛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郭奋生说自己不甘心。他找出自己大学时便不离身的记事本,郑重地写下:“梦想,我从未忘却!”在这方字的上面,“云昇昌”三个字赫然在目,看字迹,落笔已有一段时日。
数次和家里沟通未果,面对执意放弃在省城工作的机会要回老家的郭奋生,暴怒的老父亲甚至切断了对他的经济供应。要知道,实习期间并无任何工资。反复思考,郭奋生毅然决定遵循自己内心的渴望,一溜烟跑回了老家。
“我可不是头脑一发热跑回去的,小时候看电视,我就喜欢看中央七台的农业新闻,上大学时,我就想创建企业,把我们村的叔叔伯伯们带上,在那片黄土地上干点儿事出来,不光是种地。”说起自己的梦想,郭奋生尤为兴奋。自家新批了一块宅基地,在郭奋生的整个计划中,这个宅基地是一个关键。回家后,父亲并不搭理他,母亲也时常看着他唉声叹气。好不容易从山沟里跑到大城市,别人都是想尽办法留在省城,他倒好,自家屁颠屁颠地跑回来了,哥哥姐姐也颇多埋怨。这些,郭奋生表面嘻嘻哈哈地应对,心里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时常,他拿着纸和笔在宅基地上写写画画,图纸上,清晰地规划着:云昇昌麻油加工厂。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功能设置一应俱全。费了不少劲,图纸总算出来了。他兴冲冲地跑到家人跟前,神采飞扬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可是,没钱。得投资20多万,才能把厂子建起来,能不能挣钱大家心里都没底。郭奋生知道,并不是家里实在凑不起这些钱,是家人对他都不放心,不觉得这个事能做成。郭奋生懂得了,要想做事,必须靠自己。
追梦原始积累“造血项目”撑开梦想之门
年,郭奋生跑从郭家庄到娄烦县城的客运,他既当司机,又当售票员。线路异常火爆,中巴车从一辆变成两辆,又变成三辆,年底时,郭奋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分红。他拿出一部分钱,承包了村里的一些土地,开始了油松苗木培育。这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得三年才能出结果。
年,郭奋生购买了人生意义中的第一辆车,大众捷达。有了车,他天南海北地跑了起来,去岚县看合作社怎么搞,去静乐看亚麻油咋地榨。利用闲暇时间,周边几个县跑了个遍。在这期间,他要搞农业合作社的初衷始终未变,越看,他越发明白了资金的重要性。创业,并非一句口号。“那两年,我还带着我爸和村里的主任去外边考察过,说实话,投资真不少,搞农业,我们那边也没啥特别的优势。”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郭奋生常常站在家门口眺望远方的大山,他在想:“这片土地上,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挖出金。”
借鉴在省城的经历和娄烦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年他瞄准市场空白,加盟了一家连锁的洗衣店。一年后,洗衣店获利。年,他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村里的土地上。“就是喜欢,看见土地就亲切得不得了,就好像那种面对心上人的感觉,我不辜负它,脑子里总有个声音在回应我,它也不会辜负我。”郭奋生三年前培育的苗木也获得了丰收,一部分出售,其余的,继续培育。
时针滑到了年,三农问题再次被写进政府报告,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创业的新闻铺天盖地。
奋起一搏!也就在当年,郭奋生注册了娄烦县云昇昌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搞肉羊养殖,于年一次性租赁了已废弃的县国有苗农作物良种场,开启了筑梦之旅。“客运班车、干洗店,其实都是我的‘造血’项目,可以说,帮我完成了我的原始资本积累。”多年来,郭奋生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他的“乡村振兴梦”。在“造血”项目的支撑下,郭奋生的苗木培育扩大到多亩,同时,开始了肉羊养殖,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郭奋生狠狠地摔了跟头,干洗店挣的钱都赔了。
启航独自思索改进工艺带领乡亲致富
“刚开始起步,应该从自己熟悉的事做起。”在郭奋生大学时代便不离身的记事本上,年,他写下这么一段话。
最熟悉的是什么?思索中,郭奋生把目光放在了娄烦县大伙们耳熟能详的亚麻油榨油上。走访市场,走访老手艺人,时隔7年,在郭奋生大学时便认定的“云昇昌”字号,悄悄地竖了起来。说起这三个字的来由,郭奋生难掩自豪,“云代表地理地标,我们家就在云顶山山脚,第二,结合互联网的概念,云端,大数据么,那个年代,可没有这个概念,我觉得我思想还是挺超前的;昇,取自我名字的‘谐音’;昌,繁荣昌盛。合起来,感觉就是晋商的字号。”这三个字,也是郭奋生向最崇拜的“诚信晋商”致敬。
当地的亚麻籽油榨油一向远近闻名。郭奋生跨入这个行业后,凭着请的几位老手艺人,榨出的油并不愁销售,但一年干下来,一算账,挣得并不多,基本持平。“但这个事还得干,为啥?其他不说,以种植胡麻来说,合作社每年收购胡麻10余万公斤,涉及户农民,仅此一项,就可以为每户农民增收元;农民们还可以来合作社种植、锄草、秋收等,每人每天能领到工资元。”这个时候,郭奋生遇事勤思索的习惯再一次帮了他。在他的钻研下,文科生出身的他愣是每年拿着纸笔,做起了理工生的活,对传统亚麻籽油榨油工艺进行了改造。三年的磕磕碰碰,有过挫折,自己研究的工艺行不行,郭奋生心里也没底。通过县科技局,郭奋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到了市科技局,市科技局把关审核后又报道了国家,没想到,通过试验后获批,同时申请了“亚麻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2项,解决了因加工设备滞后导致的生产效益低的难题。“这下了不得了,生产工艺的改进,意味着我的人工成本下降,也意味着我的生产效率提高。”郭奋生说,设备投入运营的第一年,他的产品不再局限在当地销售,慢慢向周边区县扩散,一时间,销量大增。
此时,已完成原始积累的郭奋生,脑海中的农业蓝图徐徐绘就,一幅依托“传承古典工艺之精髓,打造健康饮食之品牌”的“云昇昌”生态粮油生产基地、云昇昌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云昇昌养生基地的发展脉络图愈加清晰。
圆梦时代标杆让农民不出家门有收入
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苗木种植、蔬菜杂粮种植、土鸡养殖为主亚麻籽榨油为辅的现代农业新型道路渐露雏形。
但这还不是郭奋生最终想要的。
在他绘制的蓝图中,以旅游带发展,吸引天南海北的游人,把当地的特色风景,特色美食,特色土特产带出去——一条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宏大构思。
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常阅览新闻的郭奋生,将触角正式伸向了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不再是此前淘宝上注册门店的小打小闹,为了走特色产业化道路,他在年成立山西云昇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自主生产的亚麻油和小杂粮等农产品18种,通过互联网线上淘宝、微店,线下淘宝实体店的同时运营,着力打造“云昇昌”农副产品电商品牌,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时运营的O2O模式,让娄烦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市场。在年,通过“互联网+云昇昌”的产业模式,郭奋生和他的团队,带动了当地人的就业增收,年销售收入接近万元,人均增收元,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初步给郭奋生的三产融合思路提供了不少经验。
在年太原市时代新人演讲现场,郭奋生阐述了自己的追求,他说,通过多年的发展经验,紧跟政府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惠民政策,因势利导,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经营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有效结合,为娄烦县的全旅游提供一处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庄园,为娄烦的“旅游发展带全局”战略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他准备将周边农户搞传统农业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以有机果蔬为主导产品,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O2O销售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使农民既有土地流转金的收入,又有能参与企业生产获得固定工资收入。同时,整合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结合农耕文化的体验,田园生活的回归,将一个普通的农业园区打造成城里人寻找乡愁的乐土,将绿水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最大化地盘活农村资源,让农民不出家门就有收入。
面对未来,郭奋生说,他只要“云昇昌”,这三个字,就是他一生的梦想!
山西晚报记者赵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