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油松研究文献 [复制链接]

1#

[1]陈胜楠,孔喆,陈立欣,刘清泉,刘平生,张志强.半干旱区城市环境下油松林分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40(04):-.

[2]祁金玉,邓继峰,尹大川,蔡立新,刘冬萍,张丽丽,林梅.外生菌根菌对油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构型的影响[J].生态学报,,39(08):-.

[3]刘桂要,陈莉莉,袁志友.氮添加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30(01):-.

[4]尤健健,张文辉,邓磊,余碧云,李罡,何婷,樊蓉蓉.间伐对黄龙山油松中龄林细根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37(09):-.

[5]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不同林龄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36(19):-.

[6]张凯,侯继华,何念鹏.油松叶功能性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生态学报,,37(03):-.

[7]邱甜甜,刘国彬,王国梁,孙利鹏,姚旭.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7(03):-.

[8]贺红娟,管桦,张存莉.水引发对油松种子和幼苗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J].生态学报,,35(21):-.

[9]蒋思思,魏丽萍,杨松,肖迪,王晓洁,侯继华.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J].生态学报,,35(21):-.

[10]江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11]张涵丹,卫伟,陈利顶,于洋,杨磊,贾福岩.典型黄土区油松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36(01):-.

[12]董伯骞.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对林隙和皆伐年限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

[13]程小琴.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碳特征对林分密度调控响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14]刘宏文,程小琴,康峰峰.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变化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杂志,,33(02):-.

[15]杨玉姣,陈云明,曹扬.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J].生态学报,,34(08):-.

[16]方书敏,赵传燕,荐圣淇,余凯.陇中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及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4(06):-.

[17]李民义,张建军,郭宝妮,黄明,茹豪.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J].生态学杂志,,32(05):-.

[18]高云昌,张文辉,何景峰,王晋堂.黄龙山油松人工林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4(05):-.

[19]金冠一,赵秀海,康峰峰,汪金松.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强降雨的响应[J].生态学报,,33(06):-.

[20]周彬,韩海荣,康峰峰,程小琴,宋娅丽,刘可,李勇.太岳山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降水分配特征[J].生态学报,,33(05):-.

[21]韩文娟,袁晓青,张文辉.油松人工林林窗对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3(1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