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一:(·北京高三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1)分析Z县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苜蓿根茎粗壮,生长迅速,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喜光照,耐贫瘠,能改良土壤。其茎叶柔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
(2)据上图概括“林草间作”生产模式中,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与纯林退耕相比“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优势。
(4)为进一步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说出Z县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崎岖,坡度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
(2)收益减小。随着油松成长,油松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增强,光照条件变差;油松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增强,土壤水分条件变差;适宜的种植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减少。
(3)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早期经济收入,保持收入稳定性;产品种类增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
(4)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发展相关产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宣传,开拓市场。
典型例题二:(·黑龙江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树属热带作物。年英国人利用可可生产出第一块固体巧克力,此后欧洲和北美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可可加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人采用可可树与椰子树间作种植模式,该国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种植国和出口国,但可可加工业长期相对落后。
材料二: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位置和该岛某可可种植园椰树与可可树间作模式。
(1)简要写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2)简述苏拉威西岛可可种植园枯枝落叶覆盖层的作用。
(3)分析印度尼西亚可可加工业落后于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分析印尼发展可可加工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枯枝落叶覆盖层可以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表土和养分的流失;降水较少的季节枯枝落叶覆盖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高温条件下枯枝落叶的分解可以增加土壤养分。
(3)欧洲、北美经济发达,且居民喜爱可可制品,可可制品消费市场广阔(印尼远离欧洲、北美等主要可可制品消费市场);欧洲、北美可可加工业技术领先,历史悠久(印尼可可加工业起步晚,产业基础和技术相对落后)。
(4)可可产区,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等。
典型例题三:(·内蒙古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喜冷凉,怕霜冻,忌炎热,生长期需要水量为—mm。马铃薯在土壤温度为4℃时开始发根,5—7℃时开始发芽,块茎生长期最适宜气温为15℃—18℃,在29℃时块茎停止生长。
材料二阴山地区是内蒙古马铃薯的集中产区之一。阴山地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中段,是典型的严重风蚀沙化区。目前,阴山地区不同地区分片治理风蚀的模式不同,其后山地区南部,土层松软,砂质土壤。该处采取小麦留茬与马铃薯间作为主的方式治理风蚀。
材料三内蒙古马铃薯的出口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技术转化程度低,加工层次浅,产品种类少,各加工企业缺少沟通。图4为阴山地区马铃薯产量区划。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气候条件分析阴山前山区和后山区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阴山后山区南部为什么采取小麦留茬与马铃薯间作的方式治理风蚀?
(3)请你为提高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出可行性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产量:前山区的比后山区大。
原因:前山区夏半年降水较多,能满足马铃薯生长期所需水量(阴山后山区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变率大,易出现旱情)。冬半年有阴山阻挡冷空气入侵,受寒潮灾害影响小,利于高产(受寒潮灾害影响大,故马铃薯的产量较低)。
质量:前山区比后山区差。
前山区夏季温度高,高于29℃的天数多于后山,不符合马铃薯的生长习性,故质量较差。但后山区气候冷凉,生长期长,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所以马铃薯的质量较高。
(2)阴山后山区南部土层松软,砂质土壤,易被风蚀小麦留茬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减轻风蚀留茬可滞留更多积雪,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增大土壤湿度,改善土壤墒情,从而减少土地沙化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过度开垦间作降低风速。
(3)建立信息网络,加大品牌宣传,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端设备,提高加工技术。加强马铃薯深加工,使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