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草原上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草地,很难见到高一点的树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都是有条件的,比如阳光,温度,空气,还有土壤条件之类的。那么把植物细分来说,不同植物可承受的环境程度也不同,树木的生长也是如此。
我国的草原基本上都在新疆,西藏,青海,这种海拔特别高的地方,就像爬山一样,高度越高的地方,植物越低,而山脚下,大多枝繁叶茂。同理,草原在高海拔的地方自然是长不出什么比较高的树木。在地球上,由水里到陆地,直达多米的高山,都是植物的生存范围。越往高处走,植物的种类就越少。
在生物学上,我们应该学过什么叫做垂直地理差异吧,也就是说海拔从低到高,植物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少,植物的个头也越来越小,在高原地区,很少有树木能够长成。
一般来说,在海拔米以下,植物种类最多;米以上,主要是些小灌木及草本植物;米以上,种类就很少了;米以上,只有极少数耐寒植物能够生长。植物的生长除了与本身有关外,与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草原上为什么没有树?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足够的水分以及适合的温度,合适的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便来详细讲解下草原上很少见到树的原因。
之所以说很少是因为草原上不是不长树,牧场上只能说树稀疏,也有个别的一两棵;草原地区的山地、沙带和河边,常有树木生长;达尔罕乌拉有稀疏小乔木,沙带有云杉林,油松林和榆树疏林,河边有柳灌丛。
然而广阔草原,就像修剪过一样,整整齐齐,不见一棵树,顶多在丘陵坡地上有小叶锦鸡儿灌丛。这些地理现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呢?
草原上的泥土是很奇特的,只有几十厘米厚,通常厚度是20厘米左右,哪怕偶尔看见的灌木丛地带,其土层厚度一般也不会超过50厘米,而在这个深度之下的,就是坚硬的岩石了。虽然说植物的生存能力很是顽强,我们也看到过一些生长在岩石之中的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树都有这种生存能力。
树木,尤其是高大的树木,其生长是需要足够厚的土层的,这样一来树木的根系可以扎得很深,足以在干旱的时候吸收到地下水分,也可以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所需的各种养分,而草原上显然不具备根系茁壮生长条件。
另外,树木的生长都需要吸收大量的土地营养,才能长得茁壮。但是在草原上,土地营养都比较差,因为牧民的生活来源就是他们的牛羊,牛羊的生长是要大量啃食草地的,原本的土地的营养全用来长草了,毕竟草繁殖快,草吸收了土地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他自然也挤不出来多余的营养长树。树木生长便受到了限制。
除此之外,降水量和气温也极大的影响了草原植被的生长。
高原温度比大陆要低好多,基本上是海拔增加米,温度就会下降6度。这样的环境,矮小的植物有利于保温,而高大的树木则很难存活。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在-mm的半干旱气候区。这里因为降水不够多,树木难以生长,只能生长草本植物,就形成了草原。
另一种草原,其实叫高山草甸,如青藏高原上的一部分草原和南方高山区的草原,那里的降水量比较多,蒸发量又少,水分是充足的,但地势高,而气温低,树木也不能生长,只形成以草本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