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生态工程(PseudoEcologicalProject),是指看似“生态”、实则破坏环境、反生态的工程。这样的工程常常打着“生态工程”的旗帜出现,实际上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换成人类视角认为整齐好看的景观;去掉草灌杂树等原生植被,换成看起来整齐漂亮的高大乔木;这类工程往往投资巨大,名目繁多,却常常绕开环境影响评估、或者试着简化,尤其绝大多数这类项目没有做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也缺少公众参与;总得来说,伪生态工程常常违背了四原则:节约原则、自然原则、有限原则、系统原则。
伪生态工程
伪生态工程的典型案例:(一)洞庭湖下塞湖矮围案例: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公共资源变获利“私地”。在洞庭湖下塞湖矮围案中,某私营业主非法圈占湖区近3万亩,用于种植芦苇、养殖、采砂等。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湿地公园、风雨廊桥的旗号,以生态修复、民族文化传承的名义,在河湖内开发建设房屋、大搞景观工程,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有的甚至大肆谋取商业利益,让本属于老百姓共有共享的公共空间变成局部人获利的“私地”。(案例来源:河湖“清四乱”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二)大理市洱海流域苍山十八溪入湖河道治理工程案例:投资3亿在河底“抹水泥”,把自然溪流变成了人工渠、去做防渗;修建大量的人工堤坝;这将导致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本土鱼类)的丧失,河道失去自净能力,水土涵养功能被人为阻断,水流加速反而加大了道路涵洞的泄洪压力,这事实上跟工程的目标背道而驰。(案例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绿发会、中新网等)
(三)上海临港片区南汇东滩湿地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案例: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之一的项目工程,其常规的工程设计内容如排掉地表水、垫高土地、清除湿地等,引发巨大社会争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放说,杉树林有一定的防风作用,但造林代价很大,且单一的杉树林生态功能远不如湿地系统。在1万亩种树指标之下,珍贵的天然湿地被改造为人工杉树林,恐怕种出的会是一片“绿色荒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负责人周晋峰表示,上海南汇应停止工业化造林运动,植树不等于"绿色发展";我国的大规模绿化,这个“绿化”,一定要理解其精神实质,它是指的在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恢复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国土绿化的核心。要尊重自然。(案例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绿发会、生态南汇等)
(四)一些植树造林项目的反生态案例:例如,年,陕北清涧县油松造林40余万株,仅存活余株,被群众戏称为“梁山好汉”。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将亩固定沙丘推平种柏树,结果柏树无法存活,沙丘却复活了,固定沙丘变成流动沙丘。多年前,在北京近郊一些地方为了“给植树让路”,本地树种如山杏、山桃、荆条等都被砍倒,当地的原生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很多地方将绿化率的考核绝对化,不论湿润地区还是干旱地区,都要求绿化率达到较高水平。更有甚者,各级政府层层下达造林任务,层层对上级签订责任书。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森林覆盖率”的崇拜甚至可以比肩“GDP崇拜”……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指出,很多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入了误区,就是因为现存的评价指标单一,导致了片面追求高绿地率、高森林覆盖率,这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争创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这样的“指挥棒”下,城市为了看起来‘绿’而盲目提高绿地总量,不仅不是生态,反而使得城市原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在农村出现毁粮种树、占田种树,就是忽视了农田等天然的生态价值。(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自然资源报)
(五)江苏省南京市侵占秦淮河大堤建餐厅案例:某公司以景观绿化工程的名义向内挖空秦淮河大堤十几米,直接侵占破坏Ⅰ级堤防,用于租赁营业酒吧、餐厅等,严重威胁防洪安全。据报道,此事始于年,“为了打造东山副城核心区,改善杨家圩片区环境面貌,南京江宁城市建设集团实施了杨家圩片区景观绿化工程”。(案例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河湖“清四乱”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
(六)“沙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案例:北京“观鸟圣地”沙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貌似在通过了几轮“简洁”、“瘦身”版的环评后,再次将动工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工程的面貌皆是以生态为名,事发地都是首都北京仅剩无几的湿地资源。公众观鸟数据显示,这些地方,即便没有在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也同样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据“让候鸟飞”北京项目组长期观察,这次沙河湿地公园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部分,和北京不老屯湿地、北京南苑大泡子相比,内容几乎如出一辙:没有真实全面的本底生物多样性调查,没有公众参与,以及,环评审批又已经过了。在沙河湿地公园环评编制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严重不足,鸟类作为编制组调查的重点也仅记录到32种水鸟。然而,观鸟组织在沙河记录到的鸟类,已近种,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鸟类就达55种,其中国家一级的有10种,包括遗鸥、大鸨、黑鹳、猎隼、黄胸鹀、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的有45种。迁徙过境的候鸟选择沙河作为停歇点,主要是因为当地有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候鸟在此可以找到充足的食物与合适的隐蔽场所。此外,环评中,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仅简单地罗列了几种大型乔木的名称,草本甚至以杂草一言蔽之,灌木及水生植物等均一笔带过。(案例来源:中国绿发会、让候鸟飞)